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玉暖云烟 > 第23章 口是心非第一表率

第23章 口是心非第一表率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玉暖云烟!

从傅家出来,筱玉的心情是愉快的。

爸爸那思想,不可能一时改变得过来。瞧这调动工作的速度,傅伯伯比他还急切呢。好在她跑来傅家了。

前世傅伯伯和赵姨对爸爸好,那真是没得话说。

傅家不但傅伯伯夫妻对爸爸好,就是子女亦都是。爸爸为了转工作编制几年奔波,宿在傅家,大多数吃饭亦是在傅家。家里糊口都不容易,爸爸去傅家哪怕是织点人情都是没得钱的。爸爸说,他去一百次傅家,傅家人待他都是一样好。老两口就不说了,傅大哥还和少年时一样亲近爸爸,傅家三个女儿都是礼貌有加,小丽还一直宽慰着爸爸,期盼着爸爸问题解决。

傅伯伯还说,只怪自己退居二线了,不能自己帮爸爸解决问题,不过是有时候出点小主意。可是爸爸几年的免费落脚,就算是亲人都做不到。更别说傅伯伯那小主意指点了爸爸多少。妈妈还说爸爸是铁公鸡,蹭饭最厉害。爸爸一句,你倒是给点钱我上街啊。妈妈立马就不说话了。

那些苦泪爸爸一个人往肚子里吞,安慰爸爸是傅家人还有了解爸爸过去的人。傅伯伯和她说嬉笑怒骂皆是文章,他虽然那样说爸爸,但心底里是在哀叹。

他说爸爸是真正干实事的人,是党领导下的好干部,这种人是国家的财富。爸爸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为公,任劳任怨,孺子牛精神是应该值得肯定及表彰的。上面应该妥善合理安置爸爸的工作,让爸爸在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的。这是组织上工作没能做到位,他们没有去关心照顾爸爸的个人问题情况和解决其家庭实际困难。他已经退居二线了,帮不到爸爸什么忙,只能是在后勤工作上帮帮爸爸。

现在回想起当年傅伯伯说过的这些话,其实傅伯伯也不完全是从私人感情上帮爸爸,他也以身为党的干部做着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哪怕是自掏腰包解决爸爸在外的食宿。傅伯伯这种人的思想觉悟,又岂是一般人能比的。他和爸爸就是一类人。

如此想来,那市委陈书记,彭书记和几个市长,及陶校长,都是因为这种想法在弥补上面工作上的失误,自动为爸爸出面解决爸爸的实际困难。

她记得傅伯伯说那些话时的怅然神情,爸爸问题解决时的轻松喜悦还有激动得眼眶湿润的样子。她能想象到陶校长是用着怎样锋利的语言针对黄局长的错误思想。黄局长肯定很难接受那种类似批评教育的场面,所以在后来爸妈的补发工资上授意财政股摆了爸爸一道。财政股的人和爸爸说,教委经费紧张,没法发还爸妈几年被扣下的工资。要爸爸体谅一下教委的难处,再发扬一次老党员风格。

黄局长也就只能是去为难讽刺一下爸爸,因为爸爸彼时人微言轻,又在其辖下。但他真有把自己放到党的干部位置上去吗?党的干部那是须得为民办事的。当然,他肯定是不会承认自己不是党的干部。不承认又如何?他就算是坐到了那位置上,都是不合格的。

奇葩中考政策,黄局长那是众人夸的铁面无私,坚持原则,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教育改革是风声水起的,好不出名。当时的筱玉只一件事就搞不明白了。难道那么多人就喜欢口是心非之人吗?别人背地里如何做的,他们知道吗?

筱玉初二上学期的语文老师黄老师,她师专毕业只是在乡下初中教了半年书,一年考核期都没到,黄局长一上台,就把黄老师调县城七中教书了,

黄老师调走之时,妈妈知道农校许老师和李老师都是黄老师同所大学同期分配下来的,笑许老师不是总说那段山路难走吗?家又是县城的,怎么不和黄老师一起调进城去。

许老师笑说,他哪比得上黄老师。新上来的黄局长是黄老师读一中时的老师,黄老师是黄局长最喜欢的学生。她要流几滴泪,黄局长不心疼得麻溜地把她从山窝窝里调进城去?妈妈直感叹,上面有人就是好。这是筱玉有生以来第一次知道关系的重要性。

李老师说大学毕业时还按成绩分配,到了社会上,就凭人际关系了。两老师对聊中,筱玉才知道黄老师是因读书成绩平平,才分到西镇初中学校。她能考上大学很是幸运,高中复读了三年。他们两个才是应届考上大学。

筱玉也喜欢漂亮招人喜的黄老师,当时她并不想知道这种事,但她知道许老师、李老师说这些,不是为了让别人说什么,只是感叹。

奇葩中考政策,于复读初三学生之严苛,真令很多人唏嘘。提高五十分录取线就够让人咋舌了,还不许报考一中和中专。黄局长得多讨厌复读生啊。筱玉不明白黄局长为何那喜欢复读三年的黄老师。如果认为复读考出去的不是人才,又凭的是什么把在乡下只教了半年书的黄老师调去了县城最好的初中学校?这说的和做的不是自相矛盾吗?

黄局长铁面无私、坚持原则,到底是谁特么传出去的?在她小小的心灵里,黄局长就是沽名钓誉,口是心非的表率,为什么没有人传?

所以在其后几年,听爸爸说黄局长在会上讲他是坚持原则,不讲人情不凭关系才不给爸爸解决问题时,筱玉当即就笑出了泪。那多市委领导,带头搞不正之风了,就他黄局长是个正义之士啊。她筱玉第一次知道有关系真是好,还不是从黄局长办的事情上才知道的吗?敢情特么的表字嘴奸臣相就是这般演绎得淋漓尽致啊,不愧是一市教育界的风范与楷模啊。

出了县委大门,筱玉向西走去,她不想去外公家,因为外公,还有六姨,都是她极不愿见之人。可是她不去行吗?妈妈会担心的。想到七舅也一定在时,她心里才好受点。

已是下午四时分了,筱玉站在河边等着渡船。

河面上泛起细细波鳞,在阳光的照耀下,似宝石一般闪亮。河风拂来,带着热气和亲切的河水味,令她心思婉转。

外婆是她心底里的最温柔,外公是她的最憎恶。外婆不但对玉儿好,还是心疼爸爸的,外公只是咬着爸爸身上不松口,只去吸爸爸血的一条吸血虫。

想着自己在县委大门处还有不愿意来这里的想法,她有点笑自己了。哪怕是最不堪,最丑陋,人都要去面对。不就是小人吗?难道她还怕不成?斗赢后还是会开心的呢。

过了河,在河堤上,筱玉就看到了外公家升起的炊烟。

进到屋里,就听到妈妈和六姨的说话声。

“六,你怎么就非要找个个高的呢?找结婚对象最重要的是人心好呢。难道你结了婚,就是为了天天和他走在外面高矮相配?”

这是妈妈的声音。筱玉一听就想笑,前世六姨好不容易与一个高矮相配的男生见面,对方的脖子却是有点侧。后来找到的六姨父也没比她高什么。

本来在这个年代的南方,找个一米七的年龄相仿男子就不容易。六姨一米六七的身高,不要找一米七二以上的,看起来才有点相配。莫说小时营养,农村人就是挑担子,都不可能有多高。再加上各项条件衡量下来,六姨总找不着相般配的,都拖到快二十三岁了。

这个时候,农村女孩子可是十七八岁就谈对象的。二十二岁,都年纪大了。

筱玉跨过堂屋,进到厨房,说道,“妈妈,学员子峰那高个子,他的堂兄弟中应该有高个子吧,开学时你就问问,看有没有合适六姨的。何况他们那里进城极方便,经济状况应该好很多吧。”

六姨羞得脸都红了。被外甥女听到自个相亲的事。老杨却说,“是啊。开学问问看。”

筱玉只要六姨别嫁给前世的六姨父,两个自私自利的人结个婚就坑了妈妈一大笔嫁妆银子。莫说后来还不断地去剥穷得快要揭不开锅的祝家。

“你在街上逛得不记得回来了啊?”六姨岔开话。

筱玉说,“我在书店里看书不行吗?你别岔开话题,是不是被我知道了这事不好意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有什么说不得,我可是在帮你想办法呢。”

老杨一笑,“六,你现在可说不赢她啦。”

在妈妈面前,六姨还是装,不会怼筱玉。但她是真心不喜欢筱玉。

筱玉当然知道她不喜欢自己,谁让她从小就对自己不好。最可恶的是,曾经六姨为了讨好妈妈,还说她也不怎么喜欢筱玉,获得妈妈同感。还怪就是外婆太宠筱玉了,宠得筱玉无法无天。这话又刚好被进屋的筱玉听到了这话,她无法无天?她从小就是个讲理的好孩子。只不过人不惹我,我不惹人。这也是真的。那还不是六姨先对她不好的,想要她不反抗?那时筱玉就知道六姨挑事。

老杨问,“你没背包回来?”

筱玉道,“我把包放到县委傅伯伯家去了。这么远的路,背来背去,我不得累死。”

“你去县委了?你怎么找去的?”老杨惊讶了。

筱玉笑,“鼻子下面是口,那有什么问不到的。他们还要我到了县城就去他家玩呢。傅伯伯和赵姨可喜欢我了。明天你跟我一起去他们家吧。”

老杨想了一下,“你没有和他们说,你是跟我来县城的吧?”

“我当然没讲。你来了若不去,他们会有想法的。我也难得解释。不过,你要是想去,也是可以去的。”筱玉凑近妈妈说。

老杨笑了,“我还是下回去吧。我给你的钱也用完了?”

“用完了,就留了船票钱。你是手里没什么钱了吧?那就别去吧。”筱玉觉得妈妈肯定是这个原因的。

老杨点头,“还没发工资,我回来没拿多少钱。给了点外公,给了点六去买油盐的钱。就只剩下回去车票钱啊。”

筱玉就知道,妈妈真改了很多。什么没发工资,明明才发不久。她当然不会拆穿妈妈,难得妈妈改了习惯。

“妈妈,怀了孕嫁过去的女人到了婆家会受尽欺负呀?哪怕这孩子是这男人的。”

老杨问,“你这听谁说的?”

“我听船上的两个女人说的呀。她们还说,男人先骗了女人的身子,就是为了不出彩礼,然后又要女方家多多的嫁妆,嫁过去还不把女人当人看,不是打就是骂。”

筱玉把六姨前世的事说了出来,就是为了六姨和妈妈警觉,六姨不无辜,可妈妈要出嫁妆呀。妈妈帮六姨在夫家站住脚,六姨还和姨父一起来剥祝家,这是筱玉最不能忍的。

老杨冷哼一声,“可不就是这样。这年头,所有的错都是女人。女人如果那点防线保不住,到最后就吃尽苦头呢。六,你就要切记这一点啦。”

六红着脸,“我怎么会做那种事。”

呵,说的好听。

筱玉又说,“妈妈,男人的嘴不能信吗?”

老杨道,“反正哄着女的婚前就做这事的男人,就是不能信。这种男人十个没一个可以信的。男子若真喜欢那个女人,就会为她着想,自己忍着。”

六说道,“你和她一个小孩子说这些做什么?”

老杨摇了摇头,“既然她问起来,我当然要讲呢。她也还没到听了不好意思的年龄。现在也算是一并说与你听吧。刚才这些事都是真实的情况啦,你可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娘不在了,也就只能是我这个姐姐来说给你听。”

“我听到了啦,我不会犯那种蠢的。”六感觉这种事说起都羞,大姐还当着一个孩子面说出来,怎么都觉不好。她只想着快点结束这个话题。哪知是筱玉故意讲给她听。

筱玉只要把这些提前说了,就完成了任务。六姨到时再犯错,就别怪她不让妈妈多出嫁妆银子。她家的钱给六姨收拾烂摊子,结果他们这对黑心夫妻还赚上瘾了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