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五代十国演义 > 第七十六回 徐温计焚吴越军 存审力保河中府

第七十六回 徐温计焚吴越军 存审力保河中府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五代十国演义!

梁贞明五年,唐天佑十六年,公元919年,四月八日。

吴国、吴越国两国舰队在狼山江面遭遇。

吴国舰队顺风疾驶,钱传瓘急忙率舰躲避两旁,任由他驰过,等吴国舰队穿过后,不意后面鼓角齐鸣,原来钱传瓘竟驱动吴越战舰,在后扬帆来追。

吴国舰队回头应战,钱传瓘一声令下,吴越舰中,忽抛出许多石灰、草灰,顺着风势扬起,飞入吴船,迷住吴军双目,吴军水兵不能张眼,不住的擦眼。

这可能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大规模杀伤性化学武器!

钱传瓘命把沙子撒到自己舰上。等到两国舰队擦身而过,双方船舷甲板互相接近时,却把豆子抛撒到吴国舰上,吴军已是头昏眼花,怎禁得脚下的豆子,圆滚滚、滑溜溜,一个个立脚不住,全都滑倒。

吴越军全体手持长刀长枪,对着吴军乱劈乱刺,杀得吴军一个个鲜血淋漓,脚底下的豆子一染鲜血,愈加圆滑,顿时彼倾此跌,全船大乱。

钱传瓘乘势令军士纵火烧船,吴国舰队大败。

吴军心惊胆颤,四散奔逃。

吴国大将彭彦章竭力死战,刀剑折断,则用木棍搏斗,身受数十处创伤,裨将陈汾却按兵不救,自己先逃。

彭彦章力尽,不愿被俘,自杀身亡。

吴越俘虏吴国将领七十人,格杀士卒一千余人,焚毁吴国战舰四百艘。

彭彦章曾经担任袁州刺史,是吉州刺史彭玕的哥哥,十年前被周本率军擒获,遂在吴国效力。参见第六十三回。

徐温闻报,立将陈汾诛杀,将他家产、人口,全部没收,男当奴、女当婢,把他家产的分给彭彦章妻子,赡养终身。

楚王马殷,派军攻击荆南(江陵府),荆南节度使高季昌向吴国求救。

高季昌之前,曾经与吴国陈璋为敌,参见第六十八回。但他现在已经叛梁,割据自立。徐温决定出兵援助,也算是对梁朝唆使吴越国来犯的报复。

吴派镇南(洪州)节度使刘信等,率洪、吉、抚、信四州步兵,从浏阳出发,直攻潭州;命武昌(鄂州)节度使李简等,率舰队直攻复州。

刘信等抵达潭州东境,楚军立即从荆南(江陵府)撤退。

李简等却攻入复州,生擒梁复州刺史鲍唐。

梁贞明五年,唐天佑十六年,公元919年。

六月,吴越国再次入侵。吴军在沙山击败吴越军。

七月,天下兵马元帅、吴越王钱镠,再派儿子钱传瓘率军三万,进攻吴国常州。

吴东郡海王、大丞相徐温,率各将领带兵迎战,又命右雄武统军陈璋,率舰队自海门攻击吴越军后背,断敌归路。

七月七日,两国大军在无锡江面相遇,吴越率先攻击吴国中军,飞箭遮蔽天日。

时当初秋,暑气未退,徐温外感内热,生病发烧,不能处理军政事务。

吴镇海(昇州)节度判官陈彦谦,忽然发现一位士兵,面貌跟徐温相似,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于是将徐温转移到另外一条船上,让那名士兵穿上徐温的铠甲、战袍,登上旗舰装模作样地发号施令。

徐温因此得到充分休息,不久,逐渐退烧,病势稍微好转,这才亲自出面指挥作战。

当时,因长期干旱,草木枯黄。徐温站在船头,遥见秋阳暴烈,两岸间芦苇已枯,又值西北风起,正好乘势放火,烧他一个精光!

即命吴军士兵携带火种,占据上风口,四散纵火,火随风猛,风引火腾,吴越军立时惊溃。徐温驱兵追击,吴越军大乱,阵亡一万人,将领何逢、吴建等被杀,钱传瓘无奈逃走。

吴军追击到山南,再次击败吴越军。

三个月前,钱传瓘曾以火攻胜吴,烧毁吴国战舰四百艘,大败吴军。奈何不加防备,岂真一报还一报耶!

正所谓骄兵必败!

三个月前,在北方,梁、晋也在黄河上上演一场决定两国命运的大决战!王建及一把火,破了贺瓌的连环计。

吴越军逃至江阴东之香弯,又被吴将陈璋,截住去路,大杀一阵,好容易夺路逃回。十成水师,已失去七、八成了。

徐温乃下令收兵。

之前,吴国大将曹筠、陈绍投奔吴越国。这一次,指挥使崔彦章把陈绍生擒。陈绍智勇双全,徐温命他继续带兵,六年前,霍丘之役,陈绍曾经建立大功,参见第六十九回。

最初,衣锦之役,吴马军指挥使曹筠被俘,暂时栖身吴越国。徐温不但赦免了他的妻子儿女,而且还特别优待,派人辗转告诉曹筠说:“使你失意离开,是我的错误,不要挂念你的妻子儿女!”

这次无锡之役,曹筠又趁乱逃回。徐温责备自己从前有三件事不用曹筠的建议,而不追究他逃去又逃回的罪行,发还他的田地家宅,恢复他的职务。曹筠羞愧难当而死。

徐知诰请派精兵二千,假冒吴越军服装旗帜,紧随吴越残兵败将之后,奇袭苏州。

徐温喟然叹息道:“你的计策原是甚妙,但我只求息民,敌已远遁,何必多结仇怨!”

各将领都请求说:“吴越军队横行,全靠船舰,现在气候大旱,江河干枯,吴越舰船无法行驶,正是上天要他们灭亡,何不乘胜进兵,集中步骑兵,一举把他们歼灭!”

徐温叹息说:“天下离乱,已经四十多年,百姓困苦极了,钱镠也不可轻视,如果陷于长期缠斗,那才是我们的忧虑。现在我们战胜了他,他已经恐惧;而我们保持克制,他必感激。令两国人民都安居乐业,君臣都高枕无忧,岂不快乐!多杀人有什么好处呢!”

遂班师还朝。后来又请吴王(宣王)杨隆演修书,通使吴越,并释放无锡一战的俘虏。

吴越王钱镠,看到爱将何逢的战马,便想起捐躯的何逢等人,十分悲痛,故也有和解息兵之意。

吴越王钱镠遂答书,同意和解。

十四年前,吴国曾经俘虏钱镠的堂弟、龙武统军钱镒,参见第五十九回。现在也送他回杭州。

钱镠命钱镒为镇海(杭州)节度副使。

六年前,吴越国曾经俘虏吴将李涛等,参见第六十八回。钱镠也把他送回扬州。徐温命李涛为右雄武统军。

从此两国释怨,休兵息民,彼此和平相处,却有二十年不起烽烟,这未始非徐温所赐呢。

后人有诗咏徐温道:

权兼内外总兵屯,报国犹知戴一尊,试看入朝排众议,徐温毕竟非朱温。

吴国一向禁止民间私藏枪、刀等兵器,可是盗匪反而越来越多。

御史台主簿、京兆人卢枢上疏说:“禁枪的出发点是希望抑制犯罪,事实上反而鼓励盗匪横行。因为,善良的人畏惧法令,不敢拥枪;奸邪的人却不拿王法当回事,任意玩弄刀枪。而今,四方都有争战,应该对百姓实施军训,让民兵多接受军事训练,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家乡。”

吴国王(宣王)杨隆演批准。

吴国武宁(庐州)节度使张崇,再次进攻梁朝安州(安陆),不能攻克,回军。

张崇在庐州(合肥),贪污凶暴,违法乱纪。

庐江县民控告县长接受贿赂。参政事徐知诰打算派侍御史知杂事、泉州人杨廷式,前往审判,乘机威胁张崇。

杨廷式说:“侍御史知杂事亲往查案,表示十分慎重,不可以雷声大、雨点小。”

徐知诰说:“你预备怎么办?”

杨廷式说:“把张崇加上脚镣手铐,押进监狱;派人前往昇州(江宁),根据犯人口供,诘问大丞相(指徐温)。”

徐知诰说:“不过审判一个县长罢了,何至这么翻天覆地!”

杨廷式说:“县长不过一个小官,张崇强迫他榨取人民血汗,转呈给大丞相(徐温)而已,怎么可以舍弃大老虎,而专打小老鼠?”

徐知诰道歉说:“我早就知道,小事不必麻烦你。”但也因此对杨廷式更加尊敬。

吴王(宣王)杨隆演,为人忠厚稳重,恭敬谨慎。东海郡王徐温父子专权执政,他从来没有表露出一点不高兴,徐温因此也很安心。

只是去年吴国独立建国,并代为行使唐朝皇帝职权,杨隆演反而不太快乐,日夜毫不节制地大量饮酒,很少吃东西,遂患病卧床。

吴国武义二年,即天佑十七年,公元920年,五月,吴王杨隆演病已垂危。

徐温自昇州入朝,与廷中大臣商及嗣君人选事宜。有人对徐温道:“从前蜀汉先主刘备临终时,曾经对丞相诸葛亮说过,刘禅不才,君可取而代之。”

徐温不待他说完,即正色道:“这是何言,我若有意篡位,诛杀张颢时即可做得,何必待至今日?杨氏已传三主,就使无男有女,亦当拥立,如有妄言,斩首不赦!”

大众唯唯听命。

杨行密第三子、庐江公杨蒙,很有才干,心怀壮志,但是他不知道韬光养晦,常常叹息道:“我们杨家的天下却成了别人的!真是老天无眼!”

徐温听到汇报,十分厌恶,之前已命杨蒙出任楚州团练使。

乃假传吴王杨隆演命令,废长立幼,召杨行密第四子、丹阳公杨溥监国,将杨蒙调任舒州团练使,远离朝廷。

未几杨隆演病逝,年仅二十四岁,在位十二年。历史上算他是吴国第三位国王。

六月十八日,杨隆演弟杨溥嗣立,时年二十一岁。明年,改元顺义。

去年,史太妃已经病故,乃尊生母王氏为太妃。

追尊兄杨隆演为高祖、宣王。

又升昇州大都督府为金陵府,定为陪都。

加封徐温为东海郡王、大丞相、开府仪同三司,兼金陵尹,原来官职,仍然不变。

加封徐知诰同平章事,遥兼奉化(江州)节度使。

其他文武百官,各守原职,照例加赏不提。

吴东海郡王、大丞相徐温,建议吴王杨溥到南郊祭天,有人说:“礼仪音乐,都没有准备。唐朝皇帝南郊祭祀时,都要花费金钱万万,今天一时筹措不到资金。”

徐温说:“岂有帝王而不祭天之理,我认为祭天,只要一片诚心,浪费那么多钱干什么?唐朝时,每次祭天,为了打开南门,仅只往门锁、门轴灌油,一次就要用一万斤,这是末世奢侈的流弊,怎么可以效法?一切皆可从简。”

十月十二日,杨溥到南郊祭祀天神,以太祖杨行密作为陪祭。

徐温听说寿州团练使崔太初施政苛刻,有失民心,打算调回朝廷。

徐知诰说:“寿州是边疆重镇,直接调回朝廷,恐怕发生变化,不如命他到江都府朝见,趁机将他留下来。”

徐温大怒说:“一个崔太初都不能制伏,对别人又该怎么样?”遂下令调崔太初当右雄武大将军。

徐温大规模修建金陵城,又在冶城故址修建紫极宫。

吴国武义二年,即天佑十七年,公元920年,年底。

金陵城复建工程全部完成,陈彦谦呈报经费账簿,东海王徐温说:“我既然托付你办这件事,用不着看账!”把账簿一把火烧掉。

晋王李存勖返回太原(晋阳),这时,冯道担任掌书记已经八年了。

中门使郭崇韬,看到前线汇报,用钱甚多,不禁皱眉。

原来每次晋王吃饭,各将领都前来作陪,一次要摆宴席十几桌,厨师做了很多菜,有时来的人少,吃不完的饭菜只好倒掉。郭崇韬认为太过铺张,建议削减陪客人数。

李存勖大怒道:“这些人为我卖命打仗,连喝酒吃饭这种小事,都要斤斤计较,本王当这个统帅还有什么意思!叫河北诸军,另外推选别人当这个统帅吧,本王就回太原府了!”

即命冯道起草文书,通告下去。

冯道却迟迟不动笔,劝说道:“大王正要平定河南,统一天下,郭崇韬所言,就算不妥,也不算大错。大王不能接受就算了,何必通告全军,让敌人听到,认为大王与部属之间闹矛盾,这并不能提高大王的声望!”

正好,郭崇韬也觉得有点过分,进来道歉。

晋王这才作罢。

梁贞明五年,唐天佑十六年,公元919年,八月。

这时,梁宣义(滑州)节度使贺瓌已经去世。

梁朝任命开封尹、王重盈之子王瓒,接替贺瓌,担任北面招讨使,率军五万,自黎阳北渡黄河,奇袭澶州,又计划攻打魏州。

大军行至内黄顿丘,见到晋军已经严阵以待,只得退兵。

王瓒统军,军法严明,颇有王重盈遗风,所下的命令,官兵一定遵守;所禁止的事情,官兵绝对不敢去做。

王瓒命士兵在德胜上游十八里处的杨村(濮阳西),也夹河筑城,如同德胜一样,分为南北二城。又从洛阳运来竹子,搭建浮桥,将夹河二城,连通一起。自滑州运来粮食,在军营里储存。车船水陆两路,络绎不绝。

晋国番汉马步副总管、振武节度使李存进(孙重进),正驻扎德胜夹城,见到梁军修建浮桥,也下令架设浮桥。

左右官员诉苦说:“修建浮桥,工程庞大,而且需要竹子编织绳索,还需要铁锚、石柱,可我们什么都没有。怎么完成?”

李存进不理,命人用芦苇编成绳索代替。没有铁锚、石柱,就把浮桥固定在河边的大树或大石头上,一个月浮桥即成。众皆叹服。

晋王李存勖大喜,又命征发民工数万人,拓宽德胜北城。

王瓒接到报告,当即派兵前来骚扰,试图阻止。大小百余战,互有胜负。

这一天,梁军又来骚扰。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时为左射军使,立即提戟上马,便与梁军厮杀成一团。

不料,对方却有些能耐,一刀将石敬瑭马鞍的皮带砍断,石敬瑭顿时落马。

霎时,无数梁兵冲上前来,便要捉拿石敬瑭。

危急时刻,忽然一位黑面大将,冲杀过来,砍翻了不少梁兵,又将自己的马让给石敬瑭,自己却跳上石敬瑭没有马鞍的那匹马,慢慢撤退。梁兵犹豫,恐怕有埋伏,不敢追击,二人遂得逃走。

原来这人,却是横冲兵马使刘知远。石敬瑭、刘知远,都是沙陀人,自此结成死党。

泰宁(兖州)节度使张万进,去年投降晋国。梁朝派大将刘鄩包围兖州,至今已经一年。张万进日益窘迫,屡次派人向晋王请求增援。

晋王正与梁军酣战,无法发兵救援。张万进再派大将、沧州人刘处让向晋王求救。晋王一直不肯发兵。

刘处让在晋王大帐外面,将自己的一只耳朵割下,哀求道:“大王如不发兵,兖州必然失守,末将生不如死!”

晋王深受感动,立即发兵。

不料,兖州已经被刘鄩攻克,张万进全族被杀。李存勖乃止,任命一只耳刘处让为左骁卫将军。

十一月,梁末帝朱瑱(朱友贞)任命刘鄩为泰宁(兖州)节度使。

王瓒又移军戚城,打算攻击德胜北城,正遇见晋国大太保李嗣源,交战不利,遂退兵。

梁军的粮草,储存在潘张(范县南),距杨村五十里。

时为梁末帝贞明五年,唐天佑十六年,即公元919年,十二月。

晋王李存勖,亲自率骑兵攻击梁军辎重队,俘虏不少梁兵和粮草。

这一天,李存勖再次出兵劫粮。不料,王瓒早有防备,埋伏下精兵,将李存勖团团包围。

李存勖左冲右闯,正遇铁枪王彦章!王彦章舞动掌中铁枪,上下翻飞,李存勖哪里抵挡得住?战不数合,李存勖力怯,拨马便走。

王彦章飞马赶来,挺枪便往李存勖背后刺出!

忽然一员大将,弯弓搭箭,往王彦章面门射去!

王彦章急忙一侧身,将箭接住。

原来,大将李绍荣(元行钦)听说晋王被围,急忙前来救援,远远望见晋王旗帜,遂单枪匹马杀入重围,一箭挡住王彦章,救出晋王,二人急忙逃之夭夭。

王彦章待要追赶,忽然对面闪出晋军大将石君立,截住王彦章厮杀,战了三、五个回合,王彦章大喝一声,将石君立擒获过去。

王彦章擒获石君立,再寻晋王时,已经逃走很远了。

其余晋军纷纷溃逃,梁兵紧追不舍。

这时,突然有数百名骑兵,飞奔而来,对着梁兵放箭,梁兵纷纷倒毙。为首一员小将,身长八尺,方面大耳,虎背猿腰,威风凛凛,掌中一把宝雕弓,箭无虚发,接连射死十几名梁兵。一时间梁兵惊慌失措,乃退。

晋王逃回大营,尚自惊魂未定,乃厚赏李绍荣(元行钦)。

又召见那员小将问道:“今日多亏了小英雄!却不知你是何人?”

那小将拜道:“末将姓赵,名弘殷,涿州人士,现在赵王帐下效力。赵王闻听大王在此与梁军作战,命末将率五百名骑兵前来助战。”

原来,赵弘殷就是前瀛洲刺史赵敬的儿子。

七年前,赵敬还是幽州皇帝刘守光的下属。晋军进攻瀛洲,赵敬本来不愿委身侍奉沙陀,一心想归顺梁太祖,不料梁军未能打到瀛州就失败了,瀛州被李嗣源攻陷,赵敬被迫投降,携家眷闲居清苑县。当时赵弘殷才十四岁。参见第六十七回。

赵弘殷祖上,世代都是学文。赵敬见天下大乱,遂令赵弘殷弃文学武。后来,赵弘殷学成武艺,孤身南下,意欲投奔梁朝,路过定州安喜县杜家庄,不幸感染风寒,被杜员外的下人发现,侥幸得救。

员外杜爽见他少年英雄,便将四女儿嫁给他。

在杜家呆了一两年,赵弘殷不断听说梁军在枣强等地的暴行,这才打消了投奔梁朝的念头,转而投奔赵王王镕。王镕爱他武艺出众,令他统领亲兵。

赵弘殷见王镕整天只是养尊处优,并无大志,就向他申请,南下协助晋王作战,因此王镕拨了五百名骑兵,叫他南下去寻晋王,正好赶上晋王遇险。

当下晋王大喜,即令赵弘殷留在身边,担任亲从。

晋将石君立被俘,梁军将他送到汴京。梁末帝朱瑱(朱友贞)爱他勇猛,待之颇厚,多次派人劝降。

石君立说:“我是晋国的败军之将,如果投降梁朝,即令我竭诚尽力,以死回报,谁又相信!人都要效忠自己的主公,怎么能投降旧仇敌,反而把自己人当作新仇敌?”

但朱瑱(朱友贞)仍然珍惜他,把俘虏的其他晋军将领全都诛杀,只将石君立囚禁不杀。然而,石君立始终不肯投降。

晋王再率大军进攻,李绍荣(元行钦)、赵弘殷等皆拼命厮杀,王瓒大败,损失万人,乃退保杨村。

梁末帝朱瑱(朱友贞)召回王瓒,派天平节度使戴师远接替他。王瓒复任开封尹。

梁贞明六年,公元920年,四月。

梁末帝命尚书左丞李琪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琪是李珽的弟弟。七年前,梁末帝起兵诛杀朱友珪时,李珽死于乱军之中。

李琪性情随和,不拘小节,仗恃权臣赵岩、张汉杰等人的势力,有机会就收受贿赂。

另一同平章事萧顷,言语不多,城府很深,谨慎小心,暗中监视李琪的行动。长期以来,发现凡是应该“摄(摄理)某官”的人,只要肯出钱贿赂,李琪一律改为“守(暂任)某官”。

萧顷据实奏报,梁末帝朱瑱(朱友贞)大怒,打算把李琪流放远地,赵岩、张汉杰从中搭救,仅免职,转任太子少保。

梁朝冀王、护国(河中)节度使朱友谦,前几年,废帝朱友珪时,已经投降晋国。梁末帝朱瑱(朱友贞)即位,派人招降,他又表示归顺,并且还协助大将王檀从河中府进攻太原府。

眼见得梁朝大厦将倾,乃出兵袭击同州,驱逐忠武节度使程全晖。程全晖狼狈逃回汴京。

朱友谦厚着脸皮,上述梁末帝朱瑱(朱友贞),请求任命他儿子朱令德为忠武(同州)节度使。

梁末帝朱瑱(朱友贞)大怒,不准。

过了几天,朱瑱(朱友贞)又恐怕朱友谦怨恨,于是下诏批准。

谁料,朱友谦未得批准,竟然已经举护国、忠武二镇降晋去了。

晋王李存勖大喜,当即以唐朝皇帝名义,填写空白诏书,任命朱令德为忠武(同州)节度使。

梁末帝贞明六年,公元920年,六月底。

梁末帝又起用刘鄩为招讨使,率感化(华州)节度使尹皓、静胜(崇州)节度使温昭图、庄宅使段凝(段明远)等,进攻河中。

刘鄩与朱友谦,乃是儿女亲家。刘鄩先礼后兵,先写信给他,晓以利害祸福,然后才进兵。

朱友谦不答,但向晋王李存勖处告急。

护国军,自从昭宗光化四年(公元901年),王珂投降朱温,到现在已经二十年,见第五十一回。现在,突然投降晋国,官兵都三心二意,人人不安。

这时候,各路兵马云集,城内粮价飞涨,人心浮动。朱友谦的儿子们都劝说父亲,劝他回归梁朝。

朱友谦说:“上次,废帝朱友珪派大军围困我们,晋王亲自率大军前来救援,甚至在晚上还挑灯夜战。大恩不能忘!况且,现在,河北已经全部丢了,我看梁朝大势已去,早晚会被晋王消灭,我们必须为自己早作打算。”

七月,晋王李存勖派十二太保李存审、大太保李嗣昭、九太保李建及等,率大军南下增援。

九月,刘鄩一直等不到朱友谦的答复,始进逼同州,那时李存审援军已到。

梁军一向轻视河中军,每次交战,河中军皆败,梁军往往穷追不舍,河中军丢盔弃甲,十分狼狈。

李存审派两百名精兵,混杂在河中军里面。河中军进逼梁军大营。当下,两军交锋,河中军习惯性退却,刘鄩挥军追击,不料晋军这两百名士兵却死战不退,将梁军缠住,这时,李存审大军突然从梁军背后杀出。

刘鄩军败走,自此不敢轻易出战,

李存审又多次出战,梁军不敌,刘鄩乃西渡黄河,退保华州。

晋军也渡过黄河,进驻朝邑,扎下大营。

十二太保李存审进攻华州,日日攻城,将华州外城摧毁。刘鄩率全军出击,大败,乃率残兵败将退保罗文寨。

李嗣昭率军将罗文寨团团包围,日夜攻打。

李存审道:“困兽犹斗,围师必阙。不如让出一边,留一条道让梁军逃走,我们再尾随追击,必可大获全胜。”

于是让一部分骑兵去沙苑牧马。

刘鄩果然连夜撤退。晋军尾随,追到渭河边,再次击败梁军。

晋军大胜,乃传檄关中,直抵下吉。又哭泣祭拜唐朝历任皇帝陵墓。这时唐朝陵墓多已毁损、被盗,晋军派专人加以修缮。

岐王李茂贞,派遣使节,前来劳军。晋军班师。

护国(河中)节度使朱友谦,进攻梁静胜(崇州)节度使温昭图。温昭图大恐,急向梁末帝朱瑱(朱友贞)求援。

梁末帝朱瑱(朱友贞),派宦官窦维游说温昭图道:“你虽然名义上是个节度使,实际上,地盘不过美原、华原两个县而已,何不归国,还有机会高升?”

温昭图同意。梁末帝朱瑱(朱友贞)遂派大将华温琪暂代静胜军留后,镇守崇州。

温昭图回归朝廷,等了三个月,却没有任何任命下来。乃以金银财宝厚贿赵岩,赵岩上奏梁末帝朱瑱(朱友贞),任命他为匡国节度使,镇守许州。

却说晋军连得胜仗,声威愈振。于是一班攀龙附凤的臣僚,复提出劝进文,陆续呈入,无非说是天命攸归,人心属望,宜应天顺人,早正大位等语。

各镇节度使,又各献货币数十万,充作即位经费。

晋王李存勖于是寻访唐朝留下的官员。

从前,梁太祖称帝时,贬斥礼部尚书苏循。苏循往依朱友谦(朱简)。现在,朱友谦将苏循送往魏州。

苏循到了魏州,一进内城(牙城),看到李存勖所住的房屋,就下跪叩头,称为“拜殿”;看到李存勖本人,行三跪九叩大礼,高呼万岁,感动得泪流满面,自己称“臣”。

第二天,苏循又呈献大笔三十支,称为“画日笔”。原来,唐朝诏书草稿,都由皇帝在上面写一“日”字才可颁发,称为“画日”,表示已阅。

李存勖大喜,立即命苏循官复原职,因暂时还没有称帝建国,命他暂时屈居河东(太原府)节度副使。

张承业却对苏循十分厌恶。苏循不久即去世。

还有吴国王杨溥,蜀帝王衍,南汉高祖刘陟(刘岩),也连番劝进,遂令这无心称帝的李存勖,也不能抱定宗旨,居然雄心勃勃,想做起皇帝来了。

独有一个唐室遗臣,闻知此信,大为不然,竟自晋阳赶到魏州,当面谏阻。

这人是谁?且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