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拯救大明:崇祯 > 第32章 南京南京

第32章 南京南京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拯救大明:崇祯!

32 南京南京

因此5月25日抵达南京皇宫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这里的人全部赶走,换上他的嫡系。为此又有几千宫女得以逃出生天去嫁人。毕竟皇宫内就一个男人,竞争太惨烈,关键朱由检还不太好色,非常知道节制。她们几乎没什么机会,才两岁的太子,她们也等不到太子长大成人,估计十几年后她们也已经人老珠黄被其他后起之秀取代了。

看过明王朝的南京地图的都知道,这个做了明王朝半个世纪首都的南京城是非常牛逼的。

历史上洪秀全就靠着朱元璋的这个城池硬是让清军碰的头破血流。即使后世,南京也有多处古城墙存在,坚固无比。

朱由检印象中,南京是一个葫芦形状的城池。因为东部有玄武湖,西部有莫愁湖限制,更不提高达险拔的紫金山山脉耸在东南面,限制了他的发展。也因为这一地利被军事家朱元璋利用了起来。

千万不要小看古代军事家政治家的本领。至少朱由检发现自己只要吃透了朱元璋在14世纪建立着了,高喊着”高筑墙,缓称王“的朱元璋是如何东战盐枭张士诚,西挑兵痞陈友谅的。

就能大致了解,这个城池的意义。

1368年,大明朝建立了,定都南京,随着全国统一,不太大的南京城限制了发展。然后,朱元璋居然又向外扩张了120里地,扩建外郭城。

想想占地120里的南京城。朱由检不是高兴,而是头疼,唐朝修了八十里的长安城,结果由于太大,兵力不足根本守不了。结果唐朝还没灭亡,就被攻破了六次。

这就说明,首都不是越大越好的

所以,朱由检对于南京京城城池以外的外城,一点都不感兴趣。他可没有几十万大军死守南京的觉悟,如果有这么多军队,还收个屁,打过去就好了。

正是如此,庞大的外城城墙,他基本没派人驻军,直接交给了顺天府的府尹。

包括军方在内防守南京也是按照京城的标准来。

和燕京一样,或者说燕京就是朱元璋儿子朱棣仿照南京复制的军事要塞。

实际上也分为京城,这里朱元璋看了,人满为患,不愧是南方第一城。商业极度发达。秦淮河更是络绎不绝,赫赫有名的”秦淮八艳“更是为他增添了无数桃花。

说道秦淮八艳你就得说柳如是,说了柳如是,你就很难避开,那个怕水凉的大才子钱谦益,不过这小子在天启元年的舞弊案闹大太大,阉党,东林党都看不上他。

现在在干嘛,他被凉国太子朱由崧拉走了。去帮他鼓吹去了。估计暂时没时间祸害柳如是这位大美人。

恩,好像说早了,现在的柳如是才刚过10岁年纪,虽说青楼女子情况特殊,但显然暂时还说早了。但自认也会有其他她的”前辈“们继续引领风骚。

怎么一来到明朝的南京城就想到秦淮河列,只能说名气太大了。

不过朱由检来的时候,南京虽然还是繁华,可是原来的奢侈之风却在持续不断的严打,和整风下。萧条了 不少。

这是必然。有钱的官员也不敢大手大脚,就怕被锦衣卫,东厂盯上。更可怕的是,又户部统筹的税务局这个部门全国建立后。

简直就是噩梦。如果东厂锦衣卫还能搪塞 ,税务局可不管 ”贪官也要交税\\\.就好像美国税务局能逼着毒枭和黑手党乖乖交税一样。税务局也不管你的钱的来路,哪个是刑部的事情。

他们只管收税。非法所得被查出来了也要收税。收税以后就合法了,这个不归税务局管。那已经是刑部的工作了。

刑部管不好,那就让锦衣卫和东厂管。

还有一个就是大量贪官污吏被流放海外,消费人群爆减啊。幸好皇帝带着大臣搬到了南京,有了这个“利好‘.估计还能撑一撑。

朱由检不关心这个,这个是内阁首相要关心的。

他关心的还是南京皇宫安全不安全。

为了规避人口密集区,或者拆迁太麻烦。南京皇宫位于南京东南部。靠近雨花台一带。地势自然比较高。

不过已经不需要他的平整了。朱元璋朱棣已经干好了。明朝的皇宫和三国武关,东晋南朝啊,都不在一个位置,属于典型重建的。原来位置在正中心,但早已经被拆的七零八落,被无数富人权贵刮分。所以在东南部重建比较科学。

和燕京一样,南京的京城以内是皇城,个子还不大。但这里云集了大明朝的朝廷机构,绝对的统治中心,自然居住的也是非富即贵。基本上没点实权,你还真挤不进这里。

而这里中间就有个四四方方的皇宫,也就是宫城,还是叫紫禁城。

这里就算是朱由检的私人领地,自然上朝的宫殿,还有动不动“拉出午门,斩首”的午门,就是宫城的南城门。看来皇帝也很忌讳在家里杀人。

朱由检要处理了的就是这一块。不过跟着来的曹化纯,王承恩等人可一点不敢大意。不仅仅把原来的人都赶出了皇宫,换上的人也在小心谨慎的查看,防止有什么密道,用来被人谋杀,刺杀。

很怕死的朱由检选择了复制了燕京城的成功。正式他这种小心谨慎。会让他活得比很多大意的人更久。比如他的皇兄。就很不辛。

对了,南京的天坛三川坛居然在京城城外,真的很奇怪。

看来皇城太小,容不下这么多东西。对的比起燕京的皇城,南京的皇城真的很小。把紫禁城的北面的羽林左右卫

交给了锦衣卫和东厂,西边是武库,午门以外一大片是六部,五寺,五府,都察院等一系列密密麻麻的紧密排列的衙门和附近居住的官僚。

升斗小民是不存在进入这里的。有意思的是这里的皇城东南城墙紧连着京城和护城河。如果,我是说如果。有人在雨花台高山上面架起大炮,会不会意外让这里的高官们“阵亡”或者“战死”。

朱由检并不太担心,因为在巡视了皇宫领地以后。除了枢密院开启了大杀四方模式。权利被进一步加强的大理寺成了五寺中唯一幸存的机构。他成了全国最高法院。独立执掌全国司法。和以前不一样。新的大理寺还要领导全国14省的高级法院,各州的中级法院,各县的初级法院。还要随时派出去的”流动法院“。

只为了做到一条:杀入,我说了算。我说能杀,你才能杀,否则锦衣卫也不行。不打仗的军方也不行。因为这个权利,皇帝说,大理寺的司法体系包了。

自然为了防止冤假错案和法官瞎胡闹,陪审团制度必不可少。这也是接受民间各界的监督。

自然还有南迁的内阁了。周延儒,方逢年等人还在燕京配合首相施凤来发号施令。

但是在南京的温体仁已经不准备借着施凤来名义做了。

他觉得如今形势一片大好。他可以闪耀登场了。历史上崇祯朝近五十个内阁阁臣,17为首辅,就他最长,当了八年。堪称权臣。他的好基友周延儒都只有三年

他为什么这么能干,怎简单,为什么乾隆喜欢和珅,不知道他是贪官吗。不肯能。因为和珅能办事,能揣摩上意,很多不好办的事情,他都帮乾隆办了。

于是乾隆就舍不得让他滚蛋,英明神武的唐玄宗让李林甫把持朝政19年,不也是如此。嘴炮的纪晓岚就别想取代他。不是一个级别。乾隆可以换掉一堆的纪晓岚,但肯定舍不得

把和珅换了。

朱由检最佩服温体仁的就是这个去过欧洲的家伙不仅仅巧舌如簧的搞来了数百艘荷兰先进的运输船,还把人家技术和技术人员一起拿回来了。

绝对的能人啊,其不要脸和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的坚韧,让他叹为观止。最后一个,也是最牛逼的一个,这家伙是天生的政客,太善于政治斗争了。

没看见在他策划下,借力打力,东林党等都被彻底摧毁了。就连阉党也被他反手一击,坑了一大批屁股不干净的核心大佬。

所以,朱由检根本不需要冲锋陷阵,他至于有给他部署好下一步就好了。

那么下一步干嘛,自然是”深化改革“了。

比如北方已经重建了政体,中原五省,形成了巡抚衙门,各地知州府,一起执掌执掌政务的局面。原来的布政使司等多余机构都被合并到了权力巨大的巡抚衙门。同时被文官废了一半的都司指挥使也被战斗力更强大的总兵府全面取代。跨省的总督府建立后,他们也被取消了。

还有提刑按察使,这个掌握司法监察的而机构被三级法院体系取代,被大理寺直辖。也被裁撤。

这样原来的行省,三权分立的局面,并没有改变,只是废除了多余的部分。北方人口爆减,加上天灾不断,省,州,县三级刚刚好。裁撤了府这一级。

整个北方就在这种整顿下,实际上迅速恢复了日渐瘫痪的体系。自然还多了第四级,那就是代表民意的议会制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