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天策之永徽迷局 > 第十六章 东宫送礼

第十六章 东宫送礼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天策之永徽迷局!

许敬宗既然已经答应了裴居道,便准备第二日就递牌子进宫,请求武后接见。

第二日上午,用罢早饭,刚在书房坐定,就有管家来通报,有宫里的小黄门要宣口谕。

许敬宗,急匆匆的来到正厅。

一个小黄门站起身迎过来,叉手施了以礼,“许公安好,咱家奉了天后的口谕,接您即刻进宫。”

许敬宗擦了把胖脑门的上的汗,改日管家使了个眼色。

管家一面说着,劳烦公公跑这一趟,一面塞了个沉甸甸的荷包进小黄门的手里。

许敬宗换了身官服,随小黄门向外走去。

边走边低声打听,这次召见是何事。

小黄门一边捏着袖袋里的荷包,一边抿着嘴说,“事关东宫,咱家也不甚清楚,许公安心入宫。”

长阳宫。

宫女把许敬宗引到偏殿,请他稍坐。

大约两炷香时间,听门口脚步声,竟见武后带着上官婉儿走了进来。

许敬宗忙躬身施礼。

武后抬手免礼,坐了主位。“延族,何须多礼。请坐。”

许敬宗谢过落座,静等武后开口。

“延族,你对东宫中诸人可熟?”

“臣之前任少师时,少不得和詹士府中人打交道,倒也是略知一二。”

“戴至德,萧德昭,王及善这几人可知?”

“臣已经致仕经年,容臣想一想。”

武后不置可否,端起茶,轻轻啜饮。

许敬宗心中速度把过往中与这几人的交往过了一回。略一沉吟,开口道:“禀天后,戴詹事在东宫兢兢业业十多哉,沉稳老练,在宫中口碑一直很好。他千牛卫出身,又放过刺史,经验老道,是太子的左右手。”

戴是武后一手提拔放在太子身边的,夸就对了。

“萧主簿,是兰陵萧氏旁支,是一路科举上来的,当年钦点的二甲榜首。臣领命编纂《瑶山玉彩》时,调入东宫,迄今也有十年。文章很好,颇得太子赏识。任主簿后,早出晚归,得太子评语,勤勉。”

“王及善么,却是不熟。只知道以祖荫入官,在左春坊任职。在众多东宫舍人里不甚突出。”

这三人分属东宫官员的高层,中层和基层,许敬宗心中有些摸不准武后问这个的意图。

“哦,那在你看来,这三人中,交友广阔的是?”

“戴詹事为人比较板正,少于同僚饮酒往来,众人对其比较敬畏,可能与其行武出身有关。相形之下,张少詹事为人谦和,人缘很好,同僚有事皆喜与其商量。”

“萧主簿家小皆在老家,仅赁了小院,家中也只一个老仆人。当年编书时,常宿在馆驿,彻夜办公。听闻升任主簿后,习惯也没改变。不喜迎来送往。”

“王少善,就所知甚少了,见过几面,沉默寡言,为人低调。”

许敬宗稍顿,望向武后。

一年多未见,武后越加的威仪逼人,此刻正在凤眸低垂思忖着。

少顷,武后吩咐上官婉儿,“把图取来。”

上官婉儿喏了一声,出去了。

“最近得了一副图,请延族品鉴一下。”

“不敢,不敢。臣与此道不精,臣开开眼界罢了。”许敬宗拱手。

不多时,上官婉儿抱着一个卷轴回来。武后示意她铺展在桌案上。

遂请许敬宗上前观赏。

许敬宗小步挪到案前,仔细观瞧。

这是幅青绿山水,丈山,尺树,寸马,豆人。

“虽咫尺有千里趣,莫不是展子虔的手笔?”许敬宗惊喜的问道。

“先生果然慧眼识珠。”

“哪里,臣曾有幸观赏过数副展子虔的壁画,其山水真真令人叹服。”

展子虔和张僧繇的画都是千金难求的,许敬宗搓搓手,令人兴奋呀。”容臣再观赏一二,确实难得呀。”

武后难得见到许敬宗如此,不仅也莞尔。

“这春游图,这山水,展子虔真乃大师!”

“这是东宫送来的。”武后也走了过来,看着画说道。

“太子有心!”许敬宗心说,太子想通了?

这感情好,自己再敲敲边鼓,那这事也就成了,意外的轻松。笑着,脸上不禁也带上了几分笑意。

“不尽然,这是有人托太子送来的。”武后瞥了一眼许敬宗,望向殿外,淡淡的说道。

许敬宗站在一旁,暗想,这趋势不太妙呀。只能静等下文。

“托太子之人,送了太子一副董伯仁的《三顾茅庐图》。不如,延族猜一猜,此人是谁?”

“这个,臣淡出朝堂已久,已经跟不上新形势了。不过臣斗胆猜,可是有人为向天后求情?”

“呵呵。”武后看了许敬宗几眼,缓缓坐回主位。

“婉儿,你给许先生说说。”

上官婉儿喏了一声,轻轻咳嗽一声。

“去年有一日,萧主簿找戴詹事商量,兰陵萧氏主家托人送来两副画。一副为展子虔的春游图,一副为董伯仁的三顾茅庐图。

后者是送给太子的,想请太子把前者送与武后。

萧氏南迁之后,想从家族资产中转部分去海运。所以想捐一个市舶使,如此,两厢使力,那就十拿九稳了。

问题是目前朝中没有萧氏子弟位居高位。唯一的一个萧国公已经驾鹤西游。况且因为萧淑妃的缘故,主家觉得这个市舶使不太容易拿到。

这几年都是天后与太子处理政事,故而想通过天后和太子送礼,疏通下关系。

至于想请太子把画送到天后手中,原因有二。

一是众所周知的,因为萧淑妃的缘故,怕直接送,天后不收。

二是帝后两人现在在东都巡视,也不太方便。

董詹事听完后,沉吟半晌,斟酌着说,此事还需思量,会和太子提,但太子会否答应就不知道了。

萧主簿见董詹事犹豫,加码道,“萧氏百年士族,与之交好,对太子也是有好处的。虽然太子从八岁就坐在这个位置上,但世事难料,多一些助力总是好的。”

“萧氏也是想借机投诚。早晚总是要站队的。”

董詹事来回踱步,在屋内走了足有一炷香。终于停下来,“你,现在和我一起去见太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