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汉末道途 > 第四十章 战后总结2

第四十章 战后总结2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汉末道途!

见几位都面露肃然之态,张修颔首微笑,缓缓道

:“吾等都不是什么军事上的天纵之才,唯有学习、总结、改进,方可不断进步。”

“所以,有了今日这一个小会,吾等只论军事,不论其他。以后,仗打赢了,需要总结,打输了更加需要总结,赢了点原因,输了的理由,客观的,主观的,都需要记录下来,为后来人鉴。”

说罢,看向下首的王立“王兄,这一次麻烦你做一下会议记录。把刚刚唐统领,吴统领说的要点也都记下来。”

王立颔首,注意到张修的文具包方便好用,王立自己也备了一套,此时正好取用,拿出文具,取下笔盖,铺开纸张,开始根据记忆,笔走龙蛇般把刚刚几人的发言讨论记录下来。

张修没有说话,等王立速记完成,看向他,示意他第一个发言,王立起身,整了整衣衫,正要行礼,见张修不耐烦的摆手,知道这位教子不喜俗礼,便收了动作,第一个发言。

王立朗声说道“这一次的战斗,起最大作用的是弓箭队,我之后查看了战场统计,弓箭队造成的杀伤占比百分之七十,这还不包括李统领那边的分战场,私以为,以后对于弓箭队要加以重视和建设,今日的杀伤固然跟教子改进弓箭有关,我觉得更加重要的是教子对于箭阵的编练。当然,后续我们对于弓箭这些武器的开发必不可少,毕竟在战场之上,是没有秘密可言的,这一次如果能够保守我们的弓箭优势秘密不泄露,就已经是万幸了。”

张修闻言点头,确实,张修对于此时的弓箭改进是简单粗暴的,没什么技术难度,就连山里的夷人捡到他们的长弓也能仿造。

王立接着补充说道:“所以,私以为,这一战,不仅仅是我们庙算的胜利,在兵器上,我们就已经胜了一筹。”

张修颔首。道:“这一仗我们确实占了武器优势的便宜,所以日后,教内会专门注意武器的研发和制造,我会给父亲去信,尽快在蜀地建造一个武器制造作坊,专用于此。”

王立露出喜意“教子高见,蜀地本就产铁,不缺武器所需的木头,之前教内给本地的武器就是从卓氏采买而来,以我教在蜀地巴郡的底蕴,这么一个作坊不难。”

张修知道,这些涉及王立的本业了,难道见其兴奋的时候,见其他人都是很振奋的样子,在巴郡制造武器,他们就是受益者,肯定是最先武装他们这些即战力的。

待王立坐下,张修看向吴缺。

吴缺此时已经卸完了甲,完全看不出之前的战场杀神的影子,面目亲和,看着就像一个邻家大叔。

他皱着眉头,仿佛在回忆今天的战场,片刻后,吴缺起身发言道:

“今日的作战,全甲士兵的破阵冲杀能力有目共睹,但是数量不足以改变局势,今天的作战效果全因为教子指挥的弓箭队打击和唐统领的长矛队的挤压,全家突击队作为最后一击。

吾以为,全甲突击队应当受到重视,他应当有着更高的战术地位,不仅仅作为最后一击,也可以作为战术中坚,突破、冲阵都可以。

另外,从今天的战斗可以看出,全甲突击队作为一支单独成队的部伍,还没有完全成型。

全甲士兵没有阵型,没有配合,也没有适合的专门的兵器,当然这是临时编练的结果,所以,日后应当对于全甲突击队的战术、战法、武器都进行专门的演练。”

吴缺越说越顺,把今天的感受都一个劲地讲了出来。

尽管作为一个统领,要求对于手下士兵专门扩招,是有些越权了,但是张修并不在意,对手下的士兵满意,要求扩军,这些无可厚非,吴缺能够对于全甲士兵有这么一个清晰的认知,张修还是很欣慰的,知道他并没有因为今天的大杀四方而得意忘形。

待吴缺讲完,张修赞道“吴兄说得很对,全甲士兵的潜力确实很大,但是这些潜力确实不容易得到开发,首先便是全身甲,以我教的实力,盔甲数量还达不到要求,其次,就是战争环境的影响,在巴郡,绝大部分战斗都是山地作战,全甲士兵并不占据优势,负重大,行动缓慢,全甲士兵的盔甲,给养在山地供给困难这些劣势在山地会被放大,当然,日后我们进军平原,那才是全甲士兵发挥战力的地方。”

张修安抚了还要再说的吴缺,看向在座位上不安扭动的唐琪。

唐琪不安的原因很简单。他不是一个很有天分的人,之前的指挥作战完全是凭借着背指挥条令,按部就班,毫无亮点。

其实这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将领了,也是绝大多数人的表现。

唐琪挠了挠头,抿了抿嘴,说道:“就我的想法来说,今天那些夷人就只是凭借着一股血勇,怎么能以血肉之躯抵挡军阵?只是敌人的一大错误,还有,就是阵型的重要性,对于不同的情况,还应适当的改变阵型,今日就出现了几次阵型扭曲变形,导致敌人对阵内的士兵造成了杀伤。而军阵因为要抵抗夷人的挤压,只能杵在那里让夷人捅杀。”

唐琪说着情绪有些激动,今天战场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高光时刻,事后回想,自己很多都没有做好。

张修很是欣慰,他的手下并没有出现什么骄兵悍将,可能是在他这个教子面前不敢表现,或者作为山民,他们本身就是自卑自谦的,又或者那些容易上头,傲慢轻敌的指挥者在这个地方活不长久。

在张修看来,表现最为平庸的唐琪,也是有闪光点的,那就是对于军令的绝对执行,别看唐琪说的士兵被敌人捅杀仿佛是自己的失误,但是这是在战场,有无数个变量的战场,唐琪的闪光点在于纷乱的战场之上,即使有了伤亡,军阵仍然保持了严整,哪怕这是用命换来的。

聪明人容易在战场上活下来,但是唐琪这些平庸者才是一场战事的中坚。

“唐兄不必介怀,能有如此见识,已经出乎我等意料了,至于阵型,训练这些客观事物,都可以在将来改进。”

张修勉励了唐琪一番,并且对于阵型、士兵训练等事情,表示可以后续跟张修讨论,他拭榻以待。

最后是李文发言。

在这些人中,在张修看来,最有军事天赋的人就是李文,他就是那种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而成为一个优秀将领都人。

李文道:“今天的战斗并不具有代表性,此处战场属于缓坡,没有树林遮掩,并不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战。

事实证明,小阵在山地作战更具有优势,但是这对于训练,士兵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小队的指挥者,今天是我统一指挥,只是因为此地一览无遗,便于军令传递,而在传统作战之时,只能凭借小队之间的配合,小队长的战术素养作战。

今天的战事而言,战术动作起了很大的作用,没有足够的时间,所以我根据实际地形只让小阵士兵只练习了怎么对付爬坡而来的敌人,比如大盾推、长矛刺等简单战术动作。

还比如此次使用的武器,比如长矛,这在一般的山地作战是不适用的,容易被树木格挡,而且不便腾转挪移,对于讲究灵活的山地战也是不利的,所以使用短矛更为合适。同样的大盾也不适合在林中,应当使用藤盾。

但是实际上,还有很多的变数,若是敌人不爬坡,而是在道路上据守,对于我这一支队伍来说,是毫无办法的。

所以山地作战,目前还不完善,此战,就像教子先前所说,主要原因是敌方自乱阵脚。

从我指挥的角度上讲,这一战,我只维持了不败而已。

李文的话,引起了在场的几人深思,特别是他的观点,根据不同的战场环境,实事求是的改变战术,改变兵器,以追求最大的胜利。

跟这种人作战是很恐怖的,因为一旦他愿意交战,那么此人是做到了胜利的必要条件的。

还有就是李文对于基层指挥者的重视,那些基层的伍长什长才是胜利的关键,他们决定了战术的完成度,决定了普通士兵的斗志。

唐琪激动的点头表示赞同,今天的战斗,他之所以犯错而没有造成巨大损失,最大的原因就是那些伍长、什长对于命令的坚决执行,他有些悟了,了解了教子为什么要求那些伍长什长也要背诵战术条令了,在战场之上,知道该做什么的指挥者比等待长官发号施令再行动的基层指挥者要灵活的多,他们知道要做什么,要达成什么效果,就主动去促进这件事情的发生,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影响就在于此,在战场之上的表现就是军队灵活与臃肿的区别。

过了一会儿,见几人不再言语,

张修发言道:

“我也讲一讲自己的一些发现,那就是战场之上,谁的杀伤效率高的问题。

就我们以往的经验来讲,战场之上的战斗,干脆点就是拼杀,力气大,武器锋利,士气高就可以获得胜利,可是今天的战斗给我的感觉就是,在战场上,或者说在僵持阶段的战场杀伤,刀、剑等徒手短兵器效率并不高。

可能这跟我们的队形,站位,地形有关,但就今天的观察来讲,长矛队的长矛杀伤效率都比短兵相接高。

不可否认的是,短兵交接,血肉拼杀是很能够压垮敌人士气的,比如今天,我们的弓箭队的射箭,还有唐统领的长矛军阵逼近,都没有让敌人束手就擒,依我看,那是因为敌人还有一股气,不服气,或者说是对于我们近身厮杀战力的轻视。

弓箭射不到我们的弓箭队,短刀捅不透我们有木盾防御的长矛兵,他们就认为我们胜之不武,直到后来吴统领的杀入,敌方这才放下武器投降,这何尝不是在心理上击垮了敌人,四周都在死人,用武器攻击打不到我们,近身拼杀也拼不过吴统领的突击队,士气彻底见底,一一加码,这才是敌方投降的主要原因。”

“诚然,短兵相接某些时候被认为是士兵武勇的表现,可在我看来,时移世易,且不说先秦闻名六国的秦军箭阵,就说现在汉庭的射声营,都是对于远程武力重视的表现。

我们应当有这么一个原则,尽量的将敌人消灭在冲锋的路上。

其次就是有秩序的厮杀比混战效率更高,当然,这是大家所公认的,这也是接阵的原因所在。

刚刚李统领所说的小阵的开发十分重要,大的军阵,易结,也易破,只有小阵才能开发出士兵的全部杀伤潜力。”

“小阵的优势肉眼可见,可是确实不容易建立,这不仅仅是需要合格的基层指挥者,还需要军事上组织度的进步,就我们现在的组织度而言,是难以企及的。”

张修缓缓讲述着自己心中所想,在张修心里,最为推崇的中国古代军事家,是戚继光。

因为张修认为他是真正的将为将者的工作做到细致,乃至极致的,而且他的指挥经验不是从兵书上得来的,而是自己不断实践,真正做到了实事求是的军事家,在沿海抗倭,针对倭寇这样的敌人,改进武器,创立鸳鸯阵。北上抗击草原骑兵,又实事求是的改进车营,使用合适的火器。所以他的一生都没有遇到真正的敌人,感觉不是那么的辉煌。

“当然,这一切都是我心中的想法,在未曾经过现实检验前,这就只是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张修并未因为自己对于变相的鸳鸯阵的偏爱,就让手下将领去接受它,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当军事组织度的提高的时候,小阵型会自然而然的诞生。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